2016年4月27日 星期三

偽裝

前幾天有個孩子突然丟給我一些照片問我牠是甚麼物種,
雖然修過昆蟲學,但是那也是距離現在10年以上了。
幸好本人記憶力尚可,所以還能回答。
 

雖然這些圖很模糊,
但還是可以利用翅膀、附肢及體色去做簡單的判別。
當告訴他這物種可能是「台灣櫛大蚊」時,
孩子還蠻驚訝的,
因為體型與顏色等都模仿得很類似。

在自然界中,
生物為了生存可能要隱藏自己或是欺騙其他動物,
而這種能力稱為「偽裝」
當然偽裝會影響這些動物的生存機率,
這概念就牽扯到天擇與演化了。
若用方式分類偽裝,
則可分為:保護色、警戒色和擬態

保護色是動物體色演化出與環境雷同的顏色,
像是青竹絲、樹蛙,
這種現象可能出現在被獵食者(能躲藏敵害),
或是獵食者(隱藏避免獵物注意)。
其實人類也很善於使用這種方式,
像是軍事用的迷彩衣可以讓人類隱藏在樹林中。
(不過某些學者認為保護色也是一種擬態,
分類上屬於"具有有隱蔽效果的擬態)

警戒色則是讓自己本身顯得更為顯眼。
我想這時有人就會問:「若顯得顯眼不就容易被天敵發現嗎?」
是的!這類的生物就是想被其他物種發現,
而且牠本身的天敵很少,
這是因為牠們多具有毒性或是攻擊性。
所以當牠們與其他生物互動過程中被獵食了,
可能會造成獵食者中毒或受傷,
使其對這物種有不好的印象。
而在演化的過程中,
為了想要讓獵食者對自己加深印象,
所以演化方向朝著鮮豔及對比色相間條紋的形式。
有趣的是,
自然界的警戒色會朝類似的色澤或條紋方向演化,
我想這是這「群」生物若朝類似的方向「趨同演化」
則可避免許多資源的浪費。
(也就是這群不同種的生物不用用太多生命去讓獵食者記住自己獨特的樣式,
當牠們趨同演化時,
獵食者只需記憶某種特定的顏色或條紋,
就可以避免誤吃。)
其實人類也有這樣的現象,
像是以前「弟兄」的刺龍刺鳳就是告訴別人我很有勇氣不要惹我,
所以在那段時間中刺青儼然變成具有「弟兄」的意涵XD

最後一個擬態。
(有部分學者把這種擬態稱具昭顯效果的擬態)
擬態是指一物種演化出另一物種相似的特徵,
去混淆獵食者的認知。
其實擬態還蠻有意思的,
依照目的又可以分為四類:
貝氏擬態、穆氏擬態、韋斯曼氏擬態進攻性擬態。


貝氏擬態指的是一種無毒無害模仿另一個有能力避免被獵食的物種,
讓獵食者以為其有毒或者是無食用價值。

其實在人與人互動也可以見到這類的擬態,
像是某些怕被欺負的人會去模仿比較強勢人的穿著或裝飾,
想讓其他人"比較"不會去主動欺負他(當然這類都大多以失敗收場)。

「台灣櫛大蚊」也是以貝氏擬態成蜂類去避免被獵食!












穆氏擬態指的是一些具有毒性或是難吃的生物會具有相似的警戒色,
一旦捕食者捕食了其中一種而導致不愉快的經驗後,
以後就會避免捕食這群具有相似警戒色的生物。
(其實就是一種趨同演化的概念)


韋斯曼氏擬態是指擬態者模仿寄主的體型或動作的情形,
進而達到與寄主共同生活的目的,
所以擬態者與被擬態者的互動關係常為寄生。
最常見的例子是
寄育性的杜鵑鳥,
牠們會將卵產在柳鶯等多種鳥的巢中,
由於杜鵑鳥的卵和寄主的卵顏色很相似,
且小杜鵑鳥孵出後也擬似寄主的雛鳥,
使寄主無法分辨,進而撫養這些冒牌的幼鳥。

在社會上也可以見到這類的例子,
像是A君為了要拿到某偶像的簽名,
於是就以
韋斯曼氏擬態成這偶像的粉絲潛入偶像的歌友會中拿取簽名得利。


最後就是進攻性擬態一種生物擬態成為無害的物種以吸引獵物,
有些魚類長得很像珊瑚,躲藏在珊瑚礁中,等待獵物上門

就像新聞中常報導的色狼,
長相斯文、行為規矩,
但是這些「表象」往往是為了某些特殊的目的而擬態的。


生物的偽裝方式可以帶入人與人之間的相處,
也可以帶入社會現象探討。
而討論的結果往往只有一個──為了生存!
是的,
就是為了生存生物才演化出「偽裝」的能力,
活著本來就是生物的本能,
人類也不就是大腦皮層較發達的生物不是嗎?
只是在偽裝之餘千萬別忘了自己的本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